毛主席一生喜欢看书,即使在病中仍然坚持读书。毛主席从1971年开始,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特别是1975年,毛主席患白内障,但手术后,眼睛刚好一点就又开始看书。

那是1975年7月23日夜里10点,国医大师唐由之主刀为毛主席做眼科手术。手术后,唐由之并没有立即离开毛主席,而是陪伴了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唐大夫零距离接触到了毛主席这位伟人,切身感受到了毛主席为人民服务,心系人民,热爱人民的伟大情怀。

在白内障手术后不久,毛主席能看文件看书了。有一天,唐由之在毛主席书房陪他看书,忽然听到毛主席大哭起来,哭得浑身颤抖,哭得白发抖动,哭得满脸泪水,哭得泣不成声。唐由之还是头一回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下慌了神,不知怎么做好。他只见毛主席捧着书在放声大哭,只得赶忙制止:“主席,您不能哭,千万不能哭,手术眼睛要哭坏的!”

这一次毛主席哭了好长时间才平静下来。这是国医大师唐由之第一次遇到的终生难忘的事情。

那么,到底毛主席看到了什么,会如此伤心,以至哭得这么厉害,而且哭了这么长的时间?唐由之发现毛主席是在读一首词。是南宋词人陈亮的《念奴娇·登多景楼》。为什么陈亮的这首词让毛主席哭得这么伤心,原来这首词有这样几句话引发了毛主席痛苦难抑。

这首词开篇写道:“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斗?”

陈亮,南宋爱国词人。在宋孝宗淳熙15年(1188年)前往京口(今江苏镇江市)观看形势,当时登临多景楼,作者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词。因为陈亮所处时代正是宋金争斗时期,陈亮力举北伐,反对议和,而南宋统治者却各自为私计,不敢出兵收复中原的大片河山。陈亮多次向皇帝上书,要求北伐中原,结果目的不仅没有达到,反而两次遭到诬陷进入大牢。这与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是一种情形。于是陈亮便写了这首词,借古讽今,表达自己抗金的主张。

词的大意是:登楼极目四望,不觉百感交集,可叹自己这番心意,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够理解呢?镇江一带的山川形势极其险要,简直是鬼斧神功。这样险要的江山却不被当作进取的依托,而是看成了天设的南疆北界。镇江北面横贯着波涛汹涌的长江,东、西、南都接着起伏的山岗。这地理形势,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是足以战胜北方强敌的形胜之地。六朝的旧事,原来不过是为少数私家的狭隘利益打算罢了。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斗!”这最后一句无疑牵出了毛主席晚年的无限感慨。毛主席从打江山到建立新中国,一生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一生忧国忧民,尤其是到了晚年,这种情愫愈加强烈,所以当看到“只成门户私斗”不禁触发了他忧国忧民的无限感慨。从毛主席的一生特别是晚年来看,毛主席最担忧的事有二:

一是一生心系国家前途和命运。

为了人民的利益,毛主席早在1945年回答黄炎培先生提出的历史周期律时,就明确提出了“人民监督政府”,“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看了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时,毛主席提出了“我们不做李自成”的政治见解。1949年3月中央机关进京时毛主席又对周总理说:“我们不做李自成,我们希望考出好成绩。”七届二中全会上毛主席又向全党发出了“两个务必”的号召,号召全党“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

毛主席晚年更是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高度关心,1966年,毛主席回到韶山,在滴水洞十天不出门,闭关思索中国的未来,在这期间,老人家写了一首七律以表达对国家未来的思绪:

正是神都有事时,又来南国踏芳枝。

青松怒向苍天发,败叶纷随碧水池。

一阵风雷惊世界,满街红绿走旌旗。

凭栏静听潇潇雨,故国人民有所思。

毛主席“思”什么?他是在想“建立新中国死了多少人,有谁认真想过?我是想过这个问题的。”

他是在想“这个国家,这个党,将来改不改变颜色,走不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

他看到国际上苏联出了赫鲁晓夫,国内的那些曾经一起奋战的同志,有些思想却发生了改变,与当初的理想背道而驰,躲过战争时期的飞机大炮,却倒在和平时期的糖衣炮弹上。

毛主席曾经无比感慨地说:“我多次提出问题,他们接受不了,阻力很大。我的话他们可以不听,这不是为我个人,是为将来这个国家,这个党,将来改不改变颜色,走不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我很担心,这个班交给谁我能放心。我现在还活着呢,他们就这样!要是按照他们的做法,我以及许多先烈们付出的精力就付诸东流了。”

“我没有私心,我想到中国的老百姓受苦受难,他们是很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所以我依靠群众,不能让他们再走回头路。”

“在中国历史上,老子打下的江山被儿子断送掉的,例子很多嘛!历史的教训必须引起高度注意。”

还说:“我不想哪一天,在中国的大地上再出现人剥削人的现象,再出现资本家、企业主、雇工、妓女和吸食鸦片烟,如果那样,许多烈士的血就白流了。……”

毛主席对国家未来的反复阐述,充分说明了毛主席一辈子心系国家的前途和未来。最担心的是党变质,国家改变颜色,担心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人民江山会不会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手里。

二是担心人民的利益

毛主席越到暮年,这种忧虑越强烈,在晚年,毛主席看到电影《难忘的战斗》看到老乡们热烈欢迎人民解放军进城的镜头,不禁老泪纵横,因为毛主席深知中国革命的胜利,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得民心者得天下。毛主席对人民群众一往深情可见一斑。唐山大地震,毛主席获悉那么多人民遇难,忍不住嚎啕大哭。毛主席一生都与老百姓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了中国革命,毛主席一家牺牲了那么多的亲人,却没有流过泪。然而事关天下苍生的事情,他老人家落泪了。

因此,当看到“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斗”时,想到那些不顾百姓死活,只为“门户私斗”者怎能不让他老人家伤心落泪呢?在毛主席心里,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毛主席的一生都与老百姓紧密联系在一起。他老人家到了晚年最担心的就是怕“老百姓再吃二遍苦,受二茬罪”。担心一些人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不顾老百姓的利益的现象出现,这应该就是毛主席读到陈亮的《念奴娇·登多景楼》词而伤心大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