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秀才李毓秀(1647-1729) 所作, 生于清代顺治七年,卒于清雍正六年,享年83岁.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弟子规》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蒙学方面,蒙学是对我国传统的幼儿启蒙教育的一个统称,与小学、大学并列,是我国传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其教学内容从七个方面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

弟子规的主要内容共八章:

第一章 《总叙》——教育之道。

第二章 《入则孝》——孝敬之道。

第三章 《出则弟》——兄弟之道。

第四章 《谨》——修身之道。

第五章 《信》——为人之道。

第六章 《泛爱众》——处世之道。

第七章 《亲仁》——择师之道。

第八章 《余力学文》——学习之道。

通过目录,我们可以大概了解到,《弟子规》的主要价值体现在家庭礼仪教育上。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家族社会,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所以中国古代读书人讲”修身,治家,平天下”。《弟子规》中的家庭礼仪教育充分体现了儒家孝道思想,这对于重塑当今中国孝道文化以及家庭和睦、社会稳定和谐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