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服骑射”是指在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为了振兴赵国,大力推广“胡服”和“骑射”的一种改革。

为什么改变人们穿衣风格和教授人们骑射技术就能够把国势衰弱的赵国,变成仅次于秦国的一大强国呢?“胡服骑射”为什么可以成为赵国的发家史呢?

实行胡服骑射的原因和内容

公元前326年,赵肃侯去世。赵肃侯在位的时候励精图治,为赵国在战国那个诸侯争霸的时期,初步奠定了北方霸主的地位。

但是在赵肃侯去世之后,曾经被赵国打败的魏国开始联合齐、楚、燕、秦等国家,企图对赵国不利。

这一切对于刚刚即位的十五岁的公子雍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而这个公子雍就是赵武灵王。因为赵国是和秦国是接壤的国家,随着秦国实力的日益增强,赵国变成了秦国扩张领土过程中的重要目标。

除了秦国,中山国在得到齐国的支持之后也开始觊觎赵国的城邑,赵国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也对赵国的领地虎视眈眈。

在这种情况下,赵武灵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他意识到,如果不进行改革和发展提升赵国的军事等实力,随时都有可能被消灭。因此,赵武灵王开始了“胡服骑射”的改革。

对于胡服,一开始主要是对赵国将士们的军服进行的改革。

在这次改革之前,赵国的士兵们穿的衣服都是中原汉服——长裙长袍且宽衣博带。赵武灵王认为这样的服饰大大降低了士兵们在战场上作战的灵活性,从而降低了军队的作战能力。

而北方胡人的强大战斗力让赵武灵王注意到胡人穿的是窄袖短衣和长裤,无论是生活起居还是狩猎作战都很方便。于是赵武灵王下达了“胡服令”,不仅是军队将士要改装成胡服,贵族大臣也要改装。

“胡服骑射”

对于将士们来说,军命不可违,但是对于贵族而言,他们却并不想换装。很多皇亲国戚公然表示反对,其中的代表就是公子成。

公子成认为“易古之道,逆人之心”,也就是改变一直以来的服饰款式,不利于稳定民心。

好在大臣们支持赵武灵王的胡服改革,反驳了贵族的责难。

加上胡服客观存在的优势——轻便实用,最终不仅贵族们接受了胡服,连赵国的百姓都主动改变了自己的服装。

胡服

在胡服改革进行后不久,赵武灵王便开始“招骑射”,组建骑兵部队。

一是将原本臃肿的步兵和车兵部队解散之后重新整顿,二是将胡人的俘虏加以收编,然后模仿胡人的装备和训练方法。

由于当时的原阳城水草丰美,适合养育战马,所以赵武灵王便将原阳城作为了骑兵训练的主要阵地。

胡服骑射政策实行一年后,赵武灵王就组建起了一支强大的骑兵军队,在之后的战斗中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威力。为什么推行胡服骑射制度之后,赵国能够再次跻身强国之列呢?

赵武灵王

胡服骑射顺应了军事发展的需要

在进行胡服骑射改革之前的18年时间里,赵国和其他诸侯国之间的很多对战屡屡以失败告终,甚至林胡和楼烦这样的游牧民族也开始对赵国的领地资源进行掠夺。

“胡服骑射”的改革,改变了赵国在军事上被动挨打的局面,强化了赵国的军事力量。

胡服骑射改革中,赵武灵王把重点放在了改革军队内部的结构机制和传统的作战方法上。实施胡服骑射后,赵国的军队摆脱了笨重而且耗资巨大的甲衣战车,赵国军队因此变得更加灵活机动而富有战斗力。

国库也因此得以减轻沉重浩繁的军费开支,百姓赋税徭役的负担也减轻了。胡服骑射的改革一方面实现了强兵,另一方面实现了利国利民,这正是胡服骑射得以成功的基本因素。

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所倡导的胡服骑射的战法,改变了一直以来,中原诸侯国争霸中车战的这一陈旧的战法,开启了新的军事作战方式的新纪元。

此后,以骑兵和步兵为主要战力的作战方式逐渐推广开来。这在赵国的军事发展乃至中国古代军事战史上,都有不可低估的历史价值。

此外赵武灵王对于骑射的推广,对战斗和交通的布局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此之前,中原地区的战斗都是使用的马车,马被用来当成是拉车的工具,间接对马匹的使用大大降低了马的价值。

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推行的骑射,则让中原人认识到了将马匹当成直接乘坐工具的便利,丰富了中原军事作战的方式。

赵武灵王在组建了骑兵队伍的第二年,就率领这支队伍进驻到胡人的地区,开拓了赵国的领土,将云中和九原等地纳入到了赵国领土之中。

不仅如此,强大的战斗力还迫使胡人每年向赵国进献马匹资源。赵武灵王的儿子继位之后,还带领骑兵队伍吞并了中山国。

一时间,赵国的实力和威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剧照

胡服骑射加强了民族融合

胡服骑射除了直接加强赵国在战国时期的军事实力,也让赵国在民族融合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战国时期,大多数的诸侯国因为地处中原,在占据了地理优势之后便开始贬低边陲小国,认为边陲小国是蛮夷之地,对边陲地区的一切包括优势都进行了否定。但是赵武灵王却没有以这样狭隘的眼光看待胡人。

赵武灵王看到了胡人善骑射,以及服饰上的优势,并突破重重阻碍将这种优势和中原的制度、习俗进行融合,也允许胡人加入赵国的骑兵编制,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原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

赵武灵王

在赵武灵王进行改革之前,胡人因为缺少和汉人之间的交流,一直对汉人很不友好,通常都会用很野蛮的方式对待中原人。

但是在赵国的将士以及百姓效仿胡人的穿着和作战方式之后,胡人认为赵国是友好宽容的国家,开始愿意和赵国交往。

比如胡王一开始不愿意将马匹卖给中原国家,但是在听到他的臣子说买马的中原人穿着和胡人一样的衣服,便同意与中原国家商量买马之事。

赵国因为这次胡服骑射的改革吸收了很多胡人的“精华”,也促进了赵国将士们武艺的进步。赵国将士们的武艺由此也得以向着复杂化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大大提升了赵国在其他诸侯国中的地位。

胡服骑射

胡服骑射促进了国家团结

在胡服制度实行之前,赵国的王公贵族为了彰显自己与众不同的身份和地位,会通过服装与普通百姓加以区分。

在推行胡服制度之后,普通的劳动人民感受到了胡服带来的便利,因此在民间开始广泛流行。

那些王公贵族在发现越来越少的人穿之前的长袍之后,便开始接受了胡服改革,也开始穿短衣。这种服装的统一,弱化了君臣高官和百姓之间的身份界限,提升了国家在普通百姓心中的形象。

胡服

胡服骑射改变了经济和社会的结构

实行了胡服骑射制度之后,赵国的经济结构和权力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地处中原的赵国,一方面通过胡服骑射扩大了疆土,二是使很多中原人学会了骑射。

这两个方面使得中原人也能够参与到游牧生活中去,增加了游牧经济在国家经济结构中的比重。

此外,因为赵国对胡人持有的宽容态度,很多的胡人也改变了对赵国的看法,一些擅长游牧经济和骑射的胡人精英主动参加赵国的军队选拔,最终通过自己的实力进入到了赵国的军政高层,从而改变了赵国的权力结构,使得赵国的实力能够融合发展。

胡服骑射

总结

赵武灵王的改革提高了赵国军队的作战能力,将赵国的综合实力从赵肃侯时期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影响了后代服饰的演变。

大浪淘沙,在中华大地上,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故事代代相传。从河北博物馆到内蒙古博物院,再到大同市博物馆,所展览的赵国铜器、玉器和陶器,依然在诉说着赵国通过胡服骑射“发家”的故事。

胡服骑射的改革也充分体现了赵武灵王的博大胸怀,在他生活的年代,中原的华夏文化在社会上具有很高的地位,但是他敢于大胆地向少数民族学习,并将“胡服骑射”定为国策。

敢于冲出那种唯我独尊的观念,能够力排众议的胆略是前无古人的,这是赵国赖以发展的一种底气。

赵武灵王推行的胡服骑射在历史上的影响,看似不及很多后来的商鞅、 韩非子、张居正等人倡导的变法改革,但是这一改革带来的意义依然非同凡响。

作为战国时期较为成功的封建化改革之一,因为时代的局限性,赵武灵王的改革最终没有能够继续深入,综合国力的欠缺最终还是使得赵国无法改变在统一战争中被消灭的命运。

但是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典型,“胡服骑射”在民族融合,服饰变化,军事改革等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改革的成功与得失对以后历朝历代的改革实践也是有着现实的借鉴意义。

只是,赵武灵王作为一代君王也有其失误的地方,所引发的危机,最终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