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伯牙:高山流水觅知音

俞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哟一次伯牙弹琴,表现出登高山的志向。打柴的樵夫钟子期说:“弹得真好啊!好像泰山一样巍峨啊!”伯牙又表现出随流水常进不懈的志向,钟子期说:“弹得真好啊!好像江河一样浩大!”伯牙心中所想的,钟子期一定能领会到。

有一次,伯牙到泰山的北面游玩,突然遇到了暴雨,被困在岩石下面,伯牙心里感到很悲伤,于是就取出琴弹奏起来。刚开始(他弹奏)的是表现连绵大雨的曲子,又弹奏了大山崩裂的声音。每次弹奏乐曲的时候,钟子期总是能彻底理解他的志趣。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的听力!你所说出的志向就像我心里所想的啊,我该把我的心声藏到哪里呢?”

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千古流传。

秦青:响遏行云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尽秦青的技艺,就自己说已经学完了,于是告辞回去。秦青没有阻止他,在郊外的大路上设宴送行;秦青击打着乐器,悲壮地歌唱起来,那歌声使路边的树林都振动了,使空中浮动着的云彩也停住了。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要求能返回,继续跟秦青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也不再说辞别的事了。

韩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以前韩娥向东到齐国去,缺粮,经过齐国都城雍门时,卖唱求取食物。已经离开但余音还在城门中梁缭绕,三日不断,听过她唱歌的人都认为她还没有离开。来到客栈,客栈的人侮辱她。韩娥为此伤心至极,禁不住拖着长音痛哭不已。她那哭声弥漫开去,竟使得方圆一里之内的人们,无论男女老幼都为之动容,大家泪眼相向,愁眉不展,人人都难过得三天吃不下饭。

后来,韩娥难以安身,便离开了这家旅店。人们发现之后,急急忙忙分头去追赶她,将她请回来,再为劳苦大众纵情高歌一曲。韩娥的热情演唱,又引得一里之内的老人和小孩个个欢呼雀跃,鼓掌助兴,大家忘情地沉浸在欢乐之中,将以往的许多人生悲苦都一扫而光。

师旷:万物和鸣,天人感应

师旷虽说是个盲人,但他精通音律,琴艺尤为超凡,十分神奇。师旷不是天生盲人,是因为自己太过聪明说自己之所以不能专于音律就是因为有眼睛看到的东西太多,心有所想,书上说是自己用艾草薰瞎双眼以专于音律的。据说,当师旷弹琴时,马儿会停止吃草,仰起头侧耳倾听;觅食的鸟儿会停止飞翔,翘首迷醉,丢失口中的食物。晋平公见师旷有如此特殊才能,便封为掌乐太师。

有一次,晋平公要师旷弹奏音乐。师旷见晋平公一定要听,无可奈何,只好从命,弹起了《清角》。当一串玄妙的音乐从师旷手指流出,人们就见西北方向,晴朗的天空徒然滚起乌黑的浓云。当第二串音响飘离殿堂时,便有狂风暴雨应声而至。当第三串音响骤起,但见尖厉的狂风呼啸着,掀翻了宫廷的房瓦,撕碎了室内的一幅幅帷幔,各种祭祀的重器纷纷震破,屋上的瓦坠落一地。满堂的宾客吓得惊慌躲避,四处奔走。晋平公也吓得抱头鼠窜,趴在廊柱下,惊慌失色地喊道:“不能再奏《清角》了!赶快停止……”师旷停手,顿时风止雨退,云开雾散。

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赢得美人归

司马相如善鼓琴,其所用琴名为“绿绮”,西汉景帝时梁王所赠,是名噪一时的古琴。一次,卓王孙举行数百人的盛大宴会,王吉与司马相如均以贵宾身份应邀参加。席间,王吉介绍相如精通琴艺,众人说:“听说您‘绿绮’弹得极好,请操一曲,让我辈一饱耳福。”相如就当众以“绿绮”弹了两首琴曲,意欲以此挑动文君。歌词说:“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这种在今天看来也是直率、大胆、热烈的措辞,自然使得在帘后倾听的卓文君怦然心动,并且在与司马相如会面之后一见倾心,双双约定私奔。当夜,卓文君收拾细软走出家门,与早已等在门外的司马相如会合,从而完成了两人生命中最辉煌一事件。

李延年:一支《佳人曲》,音声感帝王

李延年的歌唱得很好,“每为新声变曲,围者莫不感动”,《汉书》记载,元封年间(前110年—前105年) ,李延年在武帝前演唱《佳人曲》“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汉武帝听完后叹息曰:“善!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说:“延年有女弟(女弟即妹妹)”上乃召见之,实妙丽善舞。平阳公主说这位佳人就是延年的妹妹,于是武帝便召见延年的妹妹,果真“妙丽善舞”,其妹因此歌得幸,后来被武帝立为夫人。

嵇康:《广陵散》绝还堪惜

嵇康通晓音律,尤爱弹琴,著有音乐理论著作《琴赋》《声无哀乐论》。后因得罪钟会,为其诬陷,而被司马昭处死。临刑前,嵇康神色不变,如同平常一般。他顾看了日影,离行刑尚有一段时间,便向兄长嵇喜要来平时爱用的琴,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嵇康把琴放下,叹息道:“从前袁孝尼(袁准)曾跟我学习《广陵散》,我每每吝惜而固守不教授他,《广陵散》现在要失传了。”说完后,从容就戮。海内的士人,没有不痛惜的。

许和子:此女歌值千金

许合子不仅年轻貌美,而且声音甜润,善于表达歌曲的思想和意境,还能变古调为新声。她从小善歌能唱,有一次在重阳佳节,和女伴们登高踏青,在山上高歌一曲,声闻数十里外,由此而知名,被刺史选召进宫,终于成为宫廷名歌手。每对御奏歌,则丝竹之声莫能遏。帝尝谓左右曰:“此女歌直千金。”

有一天,唐玄宗在勤政楼举行庆典宴会,命上演歌舞百戏助兴。当时来看演出的,除皇亲国戚和文武百官外,还有无数的平民百姓。整个会场“观者数千万众”,人声鼎沸,言语喧哗,嘈杂得很。玄宗很不高兴,想罢宴离去,不再“与民同乐”。这时中宫高力士连忙上前奏请玄宗宣旨召许和子出楼演唱,可使会场秩序好转,喧哗声停止。得到玄宗的同意后,负责演出的官员立即叫许和子上楼登台歌唱。许和子一出场,丽姿焕然,举步提抉,曼声而歌,顿时广场寂静“若无一人”。她的歌声悠扬婉转、清脆宏亮,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特别是她那富有感情的歌唱,更是深深地打动了听众的心,使“义者闻之血涌,愁者为之肠断”。

刘采春:唐代的“邓丽君”

说起刘采春,就能想到邓丽君。在唐代,刘采春以靡靡之音,红遍江南。彼时吴越一带,只要刘采春的《曲》响起,“闺妇、行人莫不涟泣”,可见其流行程度。刘采春歌唱得尤其好。据说她有夜莺般的嗓子,“歌声彻云”,或许果真绕梁三日而不绝。《曲》是她的代表歌曲,“”相当于“来罗”,有盼望远行人回来之意,可见是抒发离愁的感伤之歌。

如果和邓丽君的歌做比较的话,那《曲》应该相当于《何日君再来》、《江水悠悠泪长留》或是《三年》等。“想得我肠儿寸断,望得我眼儿欲穿。好容易盼到了你回来,算算已三年。想不到才相见,别离又在明天”,从邓丽君甜丝丝又凄切切的歌声中,或许能想象出几分刘采春那哀怨的悲歌。

李凭:石破天惊逗秋雨

李凭是唐宪宗时期红极一时的宫廷乐师。大约生活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李贺写过《李凭箜篌引》,运用一连串出人意表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对乐曲有深刻理解,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我们来看中间的名句:“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实在神奇之极。

李龟年:一首《相思曲》,潸然泪下多

李龟年是开元初年的著名乐工,常在贵族豪门歌唱。唐玄宗时,李龟年、李彭年、李鹤年兄弟三人都有文艺天份,李彭年善舞,李龟年、李鹤年则善歌,李龟年还擅吹筚篥,擅奏羯鼓,也长于作曲等。由于他们演艺精湛,王公贵人经常请他们去演唱,每次得到的赏赐都成千上万。他们在东都洛阳建造宅第,其规模甚至超过了公侯府第。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到江南,每遇良辰美景便演唱几曲,常令听者泫然而泣。

李龟年后来流落到湖南湘潭,在湘中采访使举办的宴会上唱了王维的五言诗《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多相思。”他唱起这些曲子,不仅勾动了自己的兴亡之痛与个人的无限愁思,也深深地打动了听众,使他们对大唐盛世——开元、天宝年间的种种繁荣有着无穷的回味与眷恋。李龟年在唱完这些歌曲后,忽然觉得心头剧痛、头昏眼花,不禁昏倒在地。四天以后他才从昏迷中清醒过来。

王小玉:明湖居说书,成就千古绝唱

艺名“白妞”,16岁奏艺于临清市肆,已崭露头角。20岁左右与其妹黑妞到济南,在大明湖畔明湖居献艺,风靡济南,姐妹同享盛名。由于她技艺精绝,善创新腔,遂将乡间土调的犁铧调,推向济南等大城市,使山东大鼓成为中国曲艺史上的一个大曲种,王小玉被誉为“红妆柳敬亭”。

刘鹗《老残游记》对其说书有精彩描写:“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干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